李太后和曹皇后二人扑到了赵祯近前,抓起了赵祯的手掌就看他有没有受伤。
赵祯的掌心被木刺戳破了,有鲜血渗出,他却浑然未觉。
李太后和曹皇后吓了一跳,赶忙招呼御医过来帮赵祯疗伤。
待到御医帮赵祯挑出了木刺,包扎了伤口以后,李太后一脸有心的问道:“官家因何而恼?”
赵祯阴沉着脸,道:“小小的一座寺庙,敛财多达两千多万贯,朕登基的时候都没这么多钱。朕这个皇帝,当的居然还不如一个和尚头。”
李太后听到这个数字,也是一惊。
要知道她每年的零花钱也不过二十万贯而已。
一个寺庙敛的钱财,已经超过她一辈子的零花钱了,她如何不惊。
要知道,她可是当今太后。
“如此有钱,那还是寺庙吗?”
李太后有些难以置信的问。
曹皇后大致猜测出了是哪一家寺庙,所以她没有说话。
赵祯看向了李太后,道:“就是娘娘您常去的大相国寺。”
“大相国寺?!”
李太后一脸震惊。
李太后很难想象,那个在她面前慈眉善目,一副高人形象的老僧,手里居然握着这么一大笔钱。
老僧高人形象瞬间在她心中崩塌。
在李太后认知里,除了朝廷以外,手里能握如此多钱财的人,必然不是什么好人。
因为不作奸犯科,仅凭正经手段敛财的话,很难有人能敛如此多的财富。
李太后震惊之余,问道:“大相国寺是如何敛了这么多钱的?”
赵祯沉声道:“自从几家王府覆灭以后,大相国寺就是汴京城内最大的印子钱家。”
“大相国寺放印子钱?就是那种逼的人卖儿卖女也不一定还得起的印子钱?”
李太后快速追问。
赵祯缓缓点头。
李太后见此,恼怒的道:“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他们都做,他们还算是什么出家人。大相国寺还算是什么清净之地。
最可气的是,他们居然欺骗哀家。
每次哀家去大相国寺,他们都哄骗着哀家捐许多香油钱。
官家应该好好的惩处他们。
他们欺骗哀家的罪过,也应该好好的算一算。”
李太后虽然信佛,但却厌恶人欺她。
她被人欺负了大半辈子,对欺她的人一点儿好感也没有。
纵然那个欺骗她的人,此前在她面前很受宠,在她得知了受到欺骗以后,对其好感也会瞬间降至冰点。
李太后觉得,佛是好的。
只是那些侍奉佛的和尚,心肠黑了。
不仅欺骗了她,还玷污了佛祖。
必须严惩。
赵祯听到了李太后的话,缓缓点头,道:“朕自然不会放过他们。朕已经下旨,褫夺了大相国寺国寺的名号。
自朕以后,我大宋朝就不该再出现国寺、国师之类的东西。
朕已经将大相国寺的事情,全权交给了四哥处理。
相信四哥一定会严惩那些恶徒。”
“……”
就在赵祯和李太后讨论严惩大相国寺的僧众的时候。
汴京城内的权贵、文武大臣,已经坐着马车到了大相国寺内。
他们看到了大相国寺门口贴着的清单,以及大相国寺院子里堆放的钱财以后,无一不惊。
吕夷简、张知白、王曾三人到了以后,差点没惊掉下巴。
“老夫实在没想到,小小一座寺庙,居然敛了如此多钱财。”
“佛门清净之地,居然沦为了汴京城最大的印子钱家……”
“汴京城藏着如此毒瘤,我们三人此前竟然没有一点察觉……”
“……”
吕夷简三人交互着眼神,走到了寇季近前。
“老夫原以为,清查了天下庙宇以后,顶多请查出几百万贯脏钱,几万亩田产。却没想到,仅仅是一个大相国寺,就超过了老夫的预期。
天下寺庙之富庶,远超朝廷。”
吕夷简走到了寇季面前以后,感叹着说。
寇季闻言,淡然道:“那清查天下其他庙宇的重任,就交给吕公如何?”
吕夷简闻言一愣,果断摇起了头。
清查天下庙宇,固然能建立许多功绩,但得罪的人也多。
寇季能够清查大相国寺,也是依仗着重兵。
若是没有重兵,想查大相国寺,绝对没有那么容易。
寇季率领重兵强闯了大相国寺,天下庙宇的出家人知道了此事以后,一定会记恨上寇季。
而出家人那一套行事的方法,跟世俗有所不同。
只要被他们记恨上,他们一定会报复。
而且报复起来没完没了。
吕夷简瞧着清查天下庙宇的功绩眼馋,但是却不愿意主持此事。
寇季见吕夷简退缩了,略微撇了撇嘴。
但他却没有开口去问王曾和张知白。
王曾和张知白不同,他们也懂趋利避害,但他们二人都是那种为了朝廷和百姓,可以舍下一切的人。
所以寇季一旦开口,他们二人必然会应承此事。
寇季有足够的力量自保,也有足够的手段自保,但是王曾和张知白二人没有。
就拿之前奏请清查天下庙宇事情来说。
张知白奏请了此事以后,就遭受到了连番的针对。
张知白没有足够的力量自保,所以他府上了丫鬟死了,房顶上多了金沙琉璃瓦,家犬头上也长了角。
此事若是寇季所奏,寇府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。
那些想去寇府捣鬼的人,估计还没有进门,就会被人打断腿挂在旗杆上。
寇季之所以没有出面奏请此事,主要是因为他掀开此事不太合适,也不会被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所重视。
因为他现在是枢密使,属于武臣,而非文臣。
武臣和文臣的职能有很大的差别。
武臣和文臣开口谈论政事,也有差别。
就拿兵事而言。
寇季若是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,朝野上下的反对声音会很小。
因为朝野上下都知道寇季的本领,也知道寇季是掌兵的,提出出兵攻打谁,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。
但若是王曾等人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,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会很大。
首先,武臣们会有强烈的抵触感。
文臣们会质疑他们是不是别有用心,也会质疑他们奏请的事情靠不靠谱。
所以清查天下庙宇的事情,张知白出面奏请,远比寇季出面奏请会有效。
虽说寇季出面奏请此事,也会过关。
但遭受到的阻力,肯定会比张知白出面奏请要大一些。
寇季和赵祯要做的事情很多,却没有多少时间,所以必须尽可能的减少阻力,缩短时间。
“此前垂拱殿议政的时候,官家已经决定,清查天下庙宇得到的钱财,全部用于推广蒙学。三位可别惦记这笔钱。”
寇季瞧着吕夷简三人的目光一直盯着大相国寺院子内钱财,就忍不住开口提醒了一句。
吕夷简三人脸色都不太好看。
因为仅仅一个大相国寺,就清查出了如此钱财,等清查完了天下庙宇以后,清查出的钱财,恐怕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。
如此钱财,仅用于蒙学推广,过于奢侈。
在大理和交趾大量钱财供应下,大宋的蒙学基本上已经走上了正轨。
蒙学前期投入最大,因为牵扯到要购地、要营造校舍、还要添置一些应有的东西。
但后期投入就没那么大了。
后期只需要对校舍进行维护,提供蒙学先生的俸禄,以及蒙童们的书本即可。
虽然花销也大,但是没有前期那么大。
清查天下所有庙宇得来的钱财,应该能支应蒙学蒙童近数年学习。
蒙学推广一时半会也花不了那么多钱。
所以钱财堆放在国库里,有些浪费,应该将他们利用起来。
河西的李迪、兴庆的王随,二人都向朝廷奏请,希望朝廷能够批复一些钱财给他们,让他们用来引水。
河西境内有河水,也有沙漠。
兴庆周边亦是如此。
河西治沙已经初见成效。
在李迪和河西百姓们不遗余力的努力下,河西去岁又多了十万亩的林地。
那些林地都是问沙漠和荒芜的戈壁讨的。
李迪在奏疏中提到,朝廷若是批复一些钱财给他,让他开渠引水的话,沙漠和戈壁的林化速度,肯定会成倍数加快。
因为他们已经摸索出了如何治沙,如何治戈壁。
王随在得知了李迪在河西治沙有成效以后,特地派人去找李迪取经。
如今他想效仿李迪,治理兴庆周边的沙漠。
治沙引水,是一个大工程。
需要的钱财自然多。
二人的奏疏递到了朝廷以后,朝廷迟迟没有答应。
如今看到了清查庙宇得到的钱财,吕夷简三人动了心思。
可还没等他们张口,寇季就将他们的话堵死在了腹中。
“就不能……”
王曾咬咬牙开口。
“不能!”
寇季不等他把话说完,就断然拒绝了。
寇季也不是不知道他们的心思,只是清查庙宇得到的钱财,真的不好给他们。
为什么不好给?
因为随着大理和交趾两边的钱财内流,大宋的物价已经开始攀升。
眼下并不明显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